189-8558-7952
贵阳报名热线:
重庆报名热线:
134-3623-2503
你和专家的距离是一份14天的行为记录
来源: | 作者:pmofab0d4 | 发布时间: 2019-06-10 | 208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如果行为干预计划无效,那么我们就要及时修正和重新制订行为干预计划了。通过上一步骤行为记录获取的数据,分析并找出导致行为干预计划无效的原因,及时修订行为干预计划,以保证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。

行为是可以改变的!

它始于对孩子的行为客观的记录


如果个训老师在给你孩子上课之前没有做过任何行为记录,


家长们也要警惕起来。

       

今天,我收到了一条这样的信息:

        


我的回答如下:



在学校,我也会经常听到家长抱怨。


“为什么孩子跟着我时各种调皮捣蛋,一到老师手里就乖巧玲珑呢?”


“我的孩子就怕老师,见到老师就像温顺的小羊。”


“问什么很多东西在个训教室里都会,回到家里我让他做,他一点走不配合呢?”


我们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,却从没有客观、理性的找出发脾气和打人的背后有什么沟通的功能。


今天我将手把手将大家如何做行为记录!


一个孩子的家庭行为记录存档

        


一、行为记录。
        

如果孩子的行为特别严重,该行为会给孩子自己、他人带来危险或身心健康造成损害,那么行为干预就要马上开始。


如果是一般性的行为问题,那么就需要做连续14天的行为ABC记录。


A(Antecedent):前事,他推小孩之前有什么事情发生?

就是孩子是否有身体上的不适?行为发生之前有什么事情发生?是否由于认知的局限导致行为的发生等等。


B(Behavior):他推小孩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?

行为,就是行为的表现、严重程度、持续时间等。


C(Consequence):结果,他推了小孩之后周围的人的反应是什么样子的?


就是行为发生之后孩子得到了什么?他逃避什么?周围的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等等,也就是他会得到什么结果


以下是吴老师让学生家长回家做的行为记录表

       


  二、记录数据的统计、分析

     

连续记录孩子的行为问题14天之后,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基础数据的统计。


统计在这14天当中孩子出现了哪些行为问题?出现的次数?行为的强度?间隔时间?等等。


统计了基础数据之后还要进行数据分析,行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最多或者最少?行为发生之后会得到哪些结果?是什么样的刺激或结果导致行为继续出现/不再出现?


找出行为ABC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三、行为的功能分析。        

行为功能分析的前提是:假设行为都是有功能的。


通过行为的功能假设分析出行为的不同功能,为行为干预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。


行为有以下五种基本功能:

1.引起注意;

2.逃避或脱身于嫌恶的情况;

3.无聊而自我刺激或满足生理上的需要;

4.情绪的发泄;

5.用行为代替语言与人进行沟通。
   


  

四、制定行为干预计划。


1.通过控制刺激和结果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。根据行为改变的原理:


刺激(前事)——反应(行为)——结果


反应(行为)是可以改变的,刺激和结果都是可以控制的。


行为干预计划主要是通过控制刺激或结果/同时控制刺激和结果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 


2.正性行为支持。通过行为的功能分析,我们可以了解孩子行为的功能。


如果我们想减少或消除孩子的不适应性行为,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ABA帮助孩子建设具有相同功能的正性行为,最终教会孩子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正性行为替代不适应性行为。
        



五、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。        

当我们为孩子制定了行为干预计划之后就要付诸实施了,在实施行为干预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,要做到“温柔地坚持”,避免因为我们的情绪问题而导致前功尽弃。

行为干预计划

 

学生姓名:    涵涵          

性别:   男        

出生日期:2006年4月27日

记录日期:

2014年5月16日——5月 30日

行为描述:打自己的脸

行为发生的规律:

对关注(需求)的不恰当追求(40);

对他有要求想逃避时(22);

无聊时(11);

身体不舒服(3)。

行为发生后得到的结果:

忽视(25);

回应(口头解说18、行动2);

辅助(15);

制止(行动6、口头4);

惩罚(6)。

功能假设:

社会性正强化;

社会性负强化;

生理性正强化;

生理性负强化。

 

行为干预策略:

        

六、通过行为记录验证干预计划的有效性。        

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自己制定的行为干预计划100%地有效。那我们如何能知道制定的行为干预计划对孩子是否有效呢?行为记录法是唯一的一种可以通过数据显示计划有效性的方法,干预计划有效——行为减少、消失或者强度减弱,干预计划无效——行为维持、增加或者强度增强。
        

如果行为干预计划有效,那么就继续实施该计划,直至不适应性行为的消除。
        

如果行为干预计划无效,那么就要及时修正该计划了。
        

七、行为干预计划的修订。       

如果行为干预计划无效,那么我们就要及时修正和重新制订行为干预计划了。通过上一步骤行为记录获取的数据,分析并找出导致行为干预计划无效的原因,及时修订行为干预计划,以保证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。
        

八、修订后的行为干预计划的实施(同五)。
        

以上是我个人对行为问题处理的浅见,希望对家长和刚开始从事自闭症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有所帮助。


同时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